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月17日,首都博物馆和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的《“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拉开帷幕。此次展览展品全部为瓷器,由首都博物馆提供40余件(套)瓷器真品,同时由北京电视台栏目组征得所有者的同意,将节目中部分砸碎的赝品予以修复,提供30余件赝品,“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亲眼对比真品与赝品区别的机会”。

在展览进行了大约三个月的时间之后,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等在观展后大叹可惜,《天下收藏》栏目组砸掉的“赝品”中有不少是真品。同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宁玉新表示,“这里的‘赝品’九成以上都是真品,,而且三成都是珍品。”姚政还表示,“希望首博即刻撤展,而《天下收藏》更应该立即停止‘砸瓷’的行为。”

“护宝派”vs“砸宝派”

众所周知,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一经开播,多年来一直深受观众及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尤其是主持人王刚手持护宝锤砸掉赝品的这一环节,更是让观众既紧张又期待。此次,多位专家对“王刚砸宝”的质疑,引起了众多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和争论。

一方面,有部分专家和公众对“砸宝”这样的做法不解,有公众表示,不管是不是赝品,都不应该糟蹋东西,许多现在的古董也曾经是古代的“工艺品”,赝品不代表没有价值;还有观点认为,文物真伪的鉴定应该经过法定的司法程序,进行科学的检测,而不是由翟建民等这样的民间专家就能够轻易下结论的;更有专家认为,“砸宝”的这种行为是对文物的破坏,触犯了法律法规,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面对质疑,北京市文物局、《天下收藏》栏目组及王刚分别进行了回应。但是,随着事件的逐步深入,可以发现,舆论并不是一边倒的状态,在一部分人反对“砸宝”的同时,更有一部分藏家和公众对“砸赝品”的做法予以了肯定和支持。

有公众表示,“砸赝品”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艺术品文物市场的混乱现状,正是由于仿品和赝品泛滥,促使了这一环节的产生,“砸赝品”也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戏剧效果;有收藏爱好者认为,王刚本人是资深的瓷器藏家,加上栏目组有强大的专家团队的支持,不可能犯砸真品的低级错误;不仅如此,发起质疑的姚政、笃信“青花热水壶”为国宝的宁玉新等“专家”的鉴定资格及能力引起了再一次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