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内出台名人故居保护方案

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名人故居、胡同、四合院等修缮和保护,这是以往从没有过的。下午的小组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刚出现在会场,就被记者团团围住,请他就相关问题做出解答。

关于名人故居

最难的是如何认定名人

据统计,北京约有1500多处名人故居,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并不能被称为文物的名人故居如何保护,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问题。此次,孔繁峙带来了好消息,北京市关于名人故居保护的草案将于今年年内完成。

但在草案制定过程中必须首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名人认定的标准,北京的名人很多,到底什么样的名人才能得到故居保护;另外一点就是名人故居如何保护,到底维修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孔繁峙认为,前者可以通过行业内部推荐来选择,只是这必然是一个很有争议、工作量庞大的工作。而后者,他主张坚持修旧如旧,“比如说,李大钊的故居,那就是一个普通的四合院,我们不能因为他是名人就把他的故居维修得特别高级,一定要重视与历史原貌一致。”

虽然标准难定,但孔繁峙认为,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北京城里的历史建筑都不要轻易拆、轻易改,有些建筑的历史价值今天可能还未显现出来,如果改早了、拆早了,,可能会拆掉一些非常重要的、具有历史价值的遗迹。

关于四合院

引入社会资金保护

不等于由社会力量随便开发

四合院虽然不一定都是文物,但却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不可缺的一部分。事实上,许多四合院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是只用不修,再加上居民难以疏解,很难实现保护。

孔繁峙认为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四合院的保护和利用,可以加快解决疏散居民的资金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但引入社会资金并不等同于由社会力量随便开发利用。比如国子监那条街上的四合院,很早就有个人进行修缮。“但那时的修缮保护没有标准,有的人家修了高台阶,有的雕梁画栋,甚至还有贴金的,超越了民居使用的规制,成了品官的房子。”孔繁峙透露,今后政府主管部门将出台办法,要求个人利用的四合院在修缮时,必须按照传统的格局、建筑形式、材料和历史街区原貌来恢复。市规委、建委负责监督实施。

关于中轴线申遗

不会为申遗而大拆大建

北京中轴线已于去年年底,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孔繁峙称,目前北京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按照程序进行恢复维修整治,迎接世界文化遗产组织今年或者明年的考察,为申遗做准备

但中轴线两边的历史建筑不会受到影响,住户实在搬不走也没关系,它也能反映一段时间的历史,比如天坛公园里的二层简易楼里的居民。孔繁峙相信,国外的考察组一定能够人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如果全都拆了铺成绿地,那就不是历史了。”届时,考察团看到的将是中轴线上原汁原味的5组建筑,两侧的商业建筑其实只是它的陪衬,留一点现代的痕迹也没关系,“北京不会为申遗而大拆大建。”

关于地铁出入口

不符合历史街区风貌应改建

孔繁峙此次参加政协会议也带来了自己的提案,那就是关于历史文化街区中地铁出入口的设置,应与街区风貌保持一致。他认为,现有的地铁出入口中,只有五号线雍和宫站做到了与周边街区保持一致,其他都做得不好。尤其是五号线张自忠路的出入口,与东四历史街区风格大相径庭。他认为,应对其进行重新改建,以免破坏历史街区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