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亮相200多项精品文物在省博老馆

  

最新亮相200多项精品文物在省博老馆

 

                                         栩栩如生的陶猪。

           

最新亮相200多项精品文物在省博老馆

  小小的陶灶上一应俱全。实习生 李睿 晨报记者 卓旻 摄

  生前家中的灶台什么样,死后随葬品中专门烧制一个微缩版的陶灶,,其中包括平底锅在内的炊具一应俱全,旁边猪圈中的“二师兄”更是栩栩如生,6月18日,不少人在省博老馆见识了不少这样特殊的文物。当天下午,安徽“十一五”以来建设工程考古成果展在省博老馆正式开幕,200多项考古项目中出土的精品文物经过“修复”首次亮相,展览持续到12月31日。

  随葬品中出现小型灶台和猪圈

  在十一五期间,安徽进行的20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发掘了5000多座古墓葬,几乎都是因为修建高铁、高速公路等原因进行抢救性发掘的。其中,考古发掘最为集中的要数寿春城遗址了,而出土文物最丰富的莫过于六安经济开发区的两座从战国至汉代、宋代的墓葬了。

  平底锅、水壶、炒锅……小小的陶灶上一应俱全。跟陶灶一样,旁边的陶圈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陶圈中有食槽,还有一个栩栩如生的陶猪。很多参观者可能都有这样的疑问,过去看到的陶瓷都是生活用品工具,如碟子、盘子、酒杯、花瓶乃至各类装饰品,为何这个陶瓷却是灶台甚至是猪圈呢?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虹给出了答案,在汉代,人们的生死观便是视死如视生,即死后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所以当时流行一种做法:仿制生前居住院落乃至生活用品的模样,按照一定的比例,烧制同样的院落和物品,并将它们作为陪葬品,生前居住、享受的东西死后也能享受了。

  市民或能亲见战国服饰和发型

  电影《战国》中两大美女金喜善和景甜的戏中造型看起来异常复杂,战国的服饰和发型真是如此吗?在此次考古发掘中亮相的两件物品也许能够给你一个答案。

  在六安经济开发区白鹭洲566号战国墓中出土了墓主的发髻,该墓主的头骨早已不在,唯独只剩下发髻,发髻中所插的簪子也是完好无损。

  李虹说,由于发掘时该墓葬整体泡在水中,目前工作人员还正忙着给发髻脱水。“等脱水完成后,计划对照这个发髻的样式做一个3D立体展示。”李虹说,根据出土文物初步判断该墓主地位不低。

  另一件出土文物《铜灯》则是由一个丫鬟托着铜灯,丫鬟的服饰、发髻均清晰可见,倒是可以研究战国丫鬟的头饰和服饰。

  新疆和田玉汉代就到了合肥?

  合肥距离新疆5000多公里,早在两千多年前,两地或许就有了交流。在合肥方兴大道肥西乱墩子墓群中出土的玉璧,璧上有精美布丁纹,柔和的白色历经两千多年依然显得温润优雅,经过考古专家推测该玉并非合肥本地玉,而有可能是新疆的和田玉。

  那个年代两地便有了玉器来往?对于这个问题,李虹说,古代玉器的交流方式特别多,有些甚至到现在还未搞清楚,如含山凌家滩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可这些玉却不是安徽本土的玉,究竟来自哪里至今未知,合肥出土的这块玉璧以及玉环等,若真是和田玉也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