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洪武青花牡丹纹瓷器辨识

元、洪武时期很多陶瓷品种,特别是青花瓷,窑口、胎土、釉料等都是相同的。因而从器型、胎釉、色调等方面分清这两个时期的青花瓷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这两个时期的青花瓷都没有年款,对于青花瓷的年代的鉴定将更加困难。

朝代的更迭,在数月数日之内就可以发生,然而陶瓷的生产未必就如此。昨日是元代,生产元瓷,今日是明洪武时期,生产洪武瓷,这相差时间很短的陶瓷,绝不会有多大差别的。所以,由元末到明初肯定有一个过渡期。这过渡期的瓷器,如果没有年款,又没有令人信服的根据,就不妨说是元末的,也可以说是洪武时期的。古陶瓷界不少人也是这么看的,笔者就曾看到一件青花瓷,从上面画的松树看,是明代的,从下面的竹看,是元代的。这件瓷器应是典型的过渡期的产品,但朝代更迭后,受各方面的因素制约和影响,陶瓷生产也会发生更迭。所以生产的陶瓷也必然有所不同,但这种不同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的发展、变化,两者之间必有同有异。纹饰也一样,比较元和洪武时期的陶瓷纹饰,无疑对分辨两个时期的陶瓷是极为重要的,甚至可能起决定性作用。为此,笔者对元和洪武时期的青花牡丹纹饰作了详细比较。

元代与洪武时期以牡丹做青花瓷的纹饰是很多的。笔者从耿宝昌主编的《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马希桂编著的《中国青花瓷》,叶喆民编著的《中国陶瓷史》、熊寥、熊寰编著的《中国历代瓷器纹饰大典》等几本陶瓷专著中选出37个元青花牡丹纹、36个明洪武青花牡丹纹,作了详细比较,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多不同之处。下面笔者从以下六个方面产阐述元与洪武时期青花牡丹纹的区别。
1.枝条形态不同

青花牡丹纹,从枝条形态看,人们多分为折枝牡丹和缠枝牡丹。但从实际情况看,还有一种,笔者称之为“半折半缠牡丹”。这三种枝条的牡丹纹,元、洪武时期都有,但很不相同。

先看折枝牡丹纹,元代的折枝牡丹纹较少,多画在高高的立器外壁,且多画成单枝,高的、弯曲的。洪武时期的折枝牡丹则非常多,多画在盘、碗等里心的青花圆内,不管画一枝还是画二三枝,都较矮短,形态近圆形。

再看缠枝牡丹纹,缠枝牡丹纹有两种:一种是圆形的,笔者称之为“缠枝圆形牡丹纹”;一种是波浪形的,笔者称之为“缠枝波形牡丹纹”。这一种,在37个元青花牡丹纹和36个洪武青花牡丹纹中都没有。缠枝圆形牡丹纹又有两种:一种是多画在盘等圆形器心内,枝条画成一个个相连的圆,分布在圆形器心内,每一个圆内画一朵牡丹花或别的花。这一种洪武时期很少见,元代更为少见。两代极为常见的是在圆形器物的一圈内外壁上画成枝条连续不断的圆形,每一个圆形里画一朵全开的和半开的牡丹花交错布列。所不同的是,元代多画在瓶罐的腹壁上,洪武时期的则画在盘、碗的内外壁上。缠枝波形牡丹纹,元、洪武时期是很少见的。

第三看半折半缠牡丹纹。这种牡丹纹多画在盘等的内壁上,一枝一枝的,连起来成波浪形或近波浪形,组成一个圆形的装饰带。所不同的是,元代的一枝与另一枝衔接紧密,成波浪形,几乎看不到接痕,牡丹花全开的和半开的交错布列,,洪武时期的则接痕明显,成近波浪形,牡丹花与别种花交错布列。值得一提的是,此种牡丹纹,蓝地白纹者,元代常见,洪武时期未见到。

2.叶形不同,开裂不同

元代的牡丹纹肥硕,如手掌,开裂极浅,大叶多三五裂,但三裂较少,小叶多二三裂。洪武时期的牡丹纹瘦弱,开裂深,大叶多四五裂,但四裂较少,小叶多二三裂。不开裂的小叶,如柳叶状,元代的很少,洪武时期的很多。元代的叶芽画得尖短,洪武时期的画得尖细。

3.花冠不同

元和明洪武的青花牡丹纹花冠丰富多彩,有全开的、半开的、绽开的,还有花苞。从整体上说,可能是色料和火候问题,牡丹的花瓣、花蕊,元代的清晰,洪武时期则较含混。全开的牡丹纹花冠,元代的是圆形,而洪武的则是扁圆形。半开的牡丹纹花冠,元代的高耸,洪武时期的如未长好的大白菜,平缓。绽开的牡丹纹花冠,元代的高凸如花椰菜,洪武时期的则缓平,如莲蓬。

4.花瓣形状不同

全开牡丹花纹饰,元代的是圆卯形,而洪武时期的是扇面形。半开的,元代的是牛舌形,而洪武时期的则是扇形。

5.花瓣边饰不同

从元代、洪武时期牡丹纹花瓣的边饰看,似乎相同,实则不然。元代的多是先画花瓣,花瓣边缘多平缓,不成齿状,然后再在牡丹花瓣边缘画上密密的半圆或多半个圆的留白,似小联珠;而洪武时期的则是先用笔勾画出牡丹花瓣边缘,看似也是联珠,实则是连续不断的圆齿状曲线。但似联珠的圆齿比元代的联珠画得浅而少,然后在轮廓线内涂色。而边缘不是平缓的,而是椭圆齿状线起伏,并留白。这两种不同的技法,只有仔细观察才看得出来。

6.花心不同

牡丹纹的花心,元代的多清晰可辨;洪武时期的多不清晰,只可看出大致轮廓。牡丹纹饰的花心有两种:一种是全开的,花冠开成圆形的;一种是半开的,花瓣未全部展开。这两种花心,元代的和洪武时期的不完全相同。全开的花心,元代的除少量的花心画成一个露白的圆圈外,多呈花叶状,即花心中心多是一个金色的圆,圆周围或两侧或一侧有数枝露白的柳叶状纹饰,呈放射状,那当是柱头;少数的中心圆或全留白,或轮廓线留白,花心有几条色线或白线,洪武时期的则全画成轮廓线露白的圆圈,里面的花蕊画成露白或点色的斑点状。半开的花心,元代的除少数画成轮廓线留白的钟状体外,多画成轮廓线留白的球状体,钟状体或球状体里面的花蕊,或画成留白的向上的丝状体,或画成留白或点色的点状体。洪武时期的则全画成轮廓线留白的钵状体,里面的花蕊画成轮廓线留白的向上的丝状体,有花心不清晰的,钵状体只画成轮廓线留白的括弧状,里面的花蕊就更看不清了。

7.花苞不同

元和洪武时期的花苞都是桃形,但元代的多瘦高,洪武时期的多肥矮。另外,元代在桃形花苞两侧往往有两个向上的呈包容状的长长的花萼,而洪武时期的则没有。元代多为带色的桃形花苞,柳叶形花萼,少数为在带色桃形花苞上画两个留白的柳叶形花萼;洪武时期则相反,多为在带色花苞两侧画两个留白的柳叶形花萼,其余或留白,或带色,少数为带色的桃形花苞,柳叶形花萼。

鉴定核心提示

1.青花折枝牡丹纹,单枝、高耸、弯曲者多为元代的;单枝或几枝矮短、形态近圆者多为洪武时期的。

2.青花缠枝圆形牡丹纹,画在瓶罐外壁的多为元代的;画在盘碗内外壁的多为洪武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