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在玉器发展史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我国玉器发展的整个历史中,青玉有着数千年的使用历史,因数量巨大而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良渚文化中就有大量的青玉制品。在被视为用玉历史上重要发现的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所大量使用的正是青玉。从商、周至战国,青玉始终是使用数量最大的,直至汉代,白玉开始受到重视,但青玉也并没有被潮流淹没,始终在历史舞台中与白玉并行,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推崇。

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发现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玉片共2498片,金丝1100克,主要使用的就是青玉。1994年后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墓出土金缕玉衣用玉片共4248片,金缕1576克,玉衣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和青玉组成,温润晶莹,工艺精湛,保存完好。

昆仑玉中青玉最多,常见大块者,质地细腻、温润、油性好。同时,青玉由于致密交织结构,具有非常好的韧性,是制作薄胎器皿的重要原料。青玉的大量使用与青玉在中国历史上产出最大,使用概率最高有直接关系。在历史上,白玉与青白玉,青白玉与青玉之间没有太清晰的划分,之间有过渡与重合,而一些重要玉雕也都以青玉制作。青玉所代表的是情境的交融与含蓄的风雅,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表达天衣无缝。汉代及至清代,青玉使用上至最高皇权的“皇帝之宝”,下至文房、饰件,应有尽有。古代宫廷中很多器皿都用青玉制作,,故宫所藏《大禹治水》、《秋山行旅》等大型国宝级玉雕就是代表作,这除了青玉的产出量大原因之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青玉特殊的致密结构,适用于制作山子、器皿等。像国宝级的大型和田青玉雕《大禹治水》重达5吨,所用青玉料重约一万零七百余斤,令人叹为观止。

汉代的玉器继承了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并有所变化和发展。礼仪性的玉器较前减少,组成佩饰的各种佩玉在种类上趋于简化,用于丧葬的玉器显著增加。在雕琢工艺方面,圆雕、高浮雕、透雕的玉器和镶玉器物较前增多。纹饰的风格由以抽象为主转向以写实为主,一些像生类玉器也有了现实感和生命力,形神能巧妙地结合于一体,这些都为先秦玉器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