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沿平面上白地以青花绘回纹装饰

叶赫那拉·杏贞,满族,出身北京镶蓝旗世袭官宦之家,叶赫那拉·惠征之女,后抬入镶黄旗。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咸丰六年(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诏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

1861年,咸丰崩逝后,与慈安太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又称西太后,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除掉顾命八大臣。同治即位后,以圣母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掌权时间在清朝仅次于康熙与乾隆,在中国史上排名第四。统治期间发动政变两次,立皇储两次。自光绪年间,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之。1908年,光绪帝崩逝后,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崩逝,葬于定东陵,上谥。谥曰: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简称即“孝钦显皇后”,谥号长度超过清朝开国皇后及孝德、孝贞两位正宫,为清代及中国历代皇后之最

慈禧是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掌权者,统治中国达47年之久。当时,既有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有史家所谓“同治中兴”之说。总体而言,中国社会和经济趋向进一步半殖民地化,民族工业日益衰退。那时候景德镇御窑厂的瓷业生产,也呈现出异于前代的景象。一方面,较康乾盛世有所萎缩,“造作法度诸多失质”;另一方面,为满足宫廷内府和统治阶层的奢华需求,也烧造了数量可观的精品美器。这其中,为迎合慈禧一人之享受,景德镇御窑厂依照内府新颁官样烧造了一些慈禧太后专用的品种,不仅质地精美,而且花样频出,体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

作为统治者,慈禧朝纲独揽、擅权专政。作为女人,她嗜京戏、好摄影、擅长书法绘画。其宫廷生活奢靡繁冗,颇具色彩。这些浓艳华丽瓷器,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宫廷风尚,也展现了慈禧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取向。异样的奢华,为渐趋衰微的晚清制瓷业平添了一道独特风景。

口沿平面上白地以青花绘回纹装饰

清同治 黄地粉彩喜鹊梅花纹粉盒

高4厘米 口径7.3厘米 足径5.2厘米

盒圆形,子母口,圈足。里白釉,外通体黄地粉彩梅鹊纹。底白釉红彩书“同治年制”四字楷书款。

口沿平面上白地以青花绘回纹装饰

清同治 黄地粉彩红蝠纹盅

高6.5厘米 口径8.2厘米 足径3.8厘米

盅敞口,深弧腹,圈足。内壁及足底施白釉,外施明黄色釉。外壁以没骨法绘矾红彩蝙蝠数只,红蝠与“洪福”同音,突出喜庆祝福之意。口沿及圈足边以金彩装饰,外底中心署红彩楷体“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款。

此盅属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皇帝大婚用瓷。景德镇御窑厂从同治七年开始受命烧造皇帝大婚用瓷,以成套的日用器为主,器类有碗、杯、盘、碟、盅、渣斗、盒、匙等,釉色以黄地、红地最多,常以粉彩装饰。为迎合婚庆主题,其配色艳丽,气氛热烈,画工精细,纹饰多采用具有吉祥寓意的花鸟和文字组合,如梅、兰、蝙蝠、喜鹊、“双喜”、“万寿无疆”等。大婚用瓷样式由宫廷画师按统治者的喜欢和要求绘制,据记载共有23种。

口沿平面上白地以青花绘回纹装饰

清同治 墨彩过枝竹蝶纹盖碗

通高9.5厘米 口径10.3厘米 足径4.3厘米

盖碗敞口,深腹,圈足,盖面隆起,扣合于碗口内。通体施白釉,盖和碗的内外均以墨彩绘过枝瓜蔓、蝴蝶、翠竹纹。瓜与蝶的纹样组合,谐音瓜瓞绵绵,寓意子孙繁衍,兴旺昌盛。盖顶、口沿均饰一周金彩,盖顶及外底中心署红彩楷体“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款。

口沿平面上白地以青花绘回纹装饰

清同治 里黄地矾红彩蝠纹描金团“寿”字外白地粉彩缠枝花纹盘

高5.7厘米 口径27.9厘米 足径17.1厘米

盘口微撇,弧壁,圈足。口沿涂抹金彩。外壁白釉地上均匀分布三枝粉彩折枝花纹,盘内淡黄釉地上以金彩书写29个团“寿”字,空白处点缀24个矾红彩描金蝙蝠和12个蓝料彩描金“”字,蝠眼以黑彩涂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白釉泛波浪纹,底中心署红彩楷体“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款。

口沿平面上白地以青花绘回纹装饰

清同治 黄地粉彩描金五蝠捧寿纹碗

高6.3厘米 口径8.2厘米 足径4厘米

敞口,深腹,圈足,足内红彩书“同治年制”四字楷款。外壁通体施黄釉,,以粉彩装饰纹样,口沿及近圈足处绘折枝桃纹,腹部绘四组五蝠捧寿纹,间绘“”字飘带,意寓“万代福寿”。清代瓷器的装饰纹样大多以各种色地粉彩勾莲开光装饰,开光内绘山水人物吉祥画面,所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即指此而言,此风气在道光时期以至晚清一代尤盛。

口沿平面上白地以青花绘回纹装饰

清光绪 “永庆长春”款绿地粉彩藤萝花鸟图渣斗

高8.6厘米 口径9.6厘米 足径6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