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的认识与收藏价值

版画被许多人误认为“板画”,以为在木板、石板铜板上画的画或刻的画就叫版画,其实画在板上的油画仍然叫油画,画在板上的丙烯仍然叫丙烯画;刻在木板上的画叫木雕;刻在石板上的画叫石雕。“版”和“板”是不一样的,版画作为造型艺术之一,也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是指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铜版、锌版、木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可有限制地复印出多份不影响其艺术价值的原作。

版画分类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瓷版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纸版画,石膏版画等。按制作方法可分为凹版、凸版、平版、孔版和综合版、电脑版等,亦可按颜色分类。

(二) 版画种类简介

提起"版画",一般人便想到木版画,其实"版画"的概念要大得多。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版画类别:
 1、木版画

木版画俗称木刻,源于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书籍中的插图,是版画家族中最古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支。木版画的特点是,刀法刚劲有力,黑白相间的节奏,使作品极有力度。在我国现存年代最久的木版画创作于公元9世纪;然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还要长得多。木刻的前身是用石料•金属和木料刻制的官方和私人印章,即图章。欧洲木版画的前身是所谓的织物印花,即把刻好的图形印在织物上;这种方法古埃及早已有之。在德国这种织物印花是从13世纪开始兴起的,首先它可取代昂贵的东方纺织品。

目前,木刻的制作技术仍没有任何变化:沿木纹纵向锯成的软木料要比硬木料更适用。用小刀刻制绘在刻版上的图案,每条线要刻两刀,一刀是沿图案线条向外斜刻下去,然后相对斜刻另一刀,以取下刻版上的木屑。刻版上画面的较大部分的空白处用刀铲去。现在,木刻家们不再用普通小刀,而常用不同口径的槽刀和角刀作画,用这些工具只需一刀即可刻出画面的线条。要修改刻版上的刻痕是不可能的,除非用补版来挽救。
 2、铜版画

铜版画也称“蚀刻版画”、“铜刻版画”、“铜蚀版画”、“腐蚀版画”,指在金属版上用腐蚀液腐蚀或直接用针或刀刻制而成的一种版画。属于凹版。因较常用的金属版是铜版,故称。铜版画绘制工艺相对复杂,为现代三版(铜版、石版、丝网版)之一。铜版画的原理:用金属刻刀雕刻或酸性液体腐蚀等手段把铜板版面刻成所需图样,再把油墨或颜料擦压在凹陷部分,用擦布或纸把凸面部分的油墨擦干净,把用水浸过的画纸(厚些的版画专用纸为好)覆于版上,,用铜版机机器压印,将凹处墨色吸沾于纸面上,形成版画。

铜版画制作非常繁杂,而且每道工序对画面最终效果都有影响,紧密相连,丝毫疏忽不得,从备板、刷防磨剂、刻图腐蚀时间掌握,特殊技法的运用,机器印制等等都需画家亲自操控,一道程序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画面效果。所以优秀的铜版画被认为了是版画中的“精品”。制作方法有飞尘法、软蜡法、干刻法、腐蚀法等,以腐蚀法较为普遍。

铜版画起源于欧洲,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历代大师都曾热衷于铜版画创作。从德国的丢勒、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戈雅,法国印象派的马奈、莫奈、西斯莱、德加等直至现代的毕加索、马蒂斯,诸大师都留下了十分精美的铜版画作品。

3、石版画

正如所有版画一样,石版画也是胎起一种新的印刷术。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大规模简便印刷的需要。石印术研创的初衷是为了寻求一种廉价印刷文字和图画的方法,而迅速繁荣起来商业,以及随之而起的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思想开明、崇尚生活、附庸风雅,则带来了复制名画和反映世俗生活的复制版画潮水般的需求。复制版画的市场使石印术作为印刷技术逐步发展成熟,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版画品种——石版画艺术。

19世纪初,以法国为中心的充满激情和创造性的画家不满足石版画的复制性制作过程,开始介入石版画的全部制作工序,以直接绘画来表达画家的原创精神,真正创作意义的石版画艺术从此诞生并得以发展石版画的兴衰发展随着市场的需求而跌宕起伏,自浪漫主义起之后的各主要画派、20世纪个现代画派的大师均积极的投身于石版画创作之中,以他们各自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引导了石版画发展的历程。毕加索的不安分天性将他的灵感注入到石版画制版和印刷的每一个环节,使石版画制版印刷的技术过程变成了艺术再创造的手段,提出了新的现代石版画制作观念。
4、丝网版画

丝网版画也叫孔版画,它有如工业上的花布印刷方法,将颜色进行刮压从网孔漏至承接物上,所以也称做丝漏版画,丝网印刷目前在商业上得到大量的运用。20世纪初,英国人塞缪•西蒙(SamuelSlmon)研究出以丝网作版印刷的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工业发展,特别是军事的需要,丝网印刷得到大发展,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照相制版丝印技术在美、日等国普遍使用。
 5、珂罗版画

在复制要求、复制技术方面具有明显地优越性的是珂罗版,在清朝光绪初年由日本传入中国,并被大量用于中国画的复制。珂罗版共分为四道工序制作,即照相、修版、晒版、印刷。珂罗版经历了单色制作、双色套印、多色套印到多色接版套印的发展过程。罗版印刷全部是人工操作,制版网线极细,墨色极佳,靠不规则皱纹的疏密,表现画面的深浅层次,印品无网点、浓淡层次清晰。且是专色压印,无颜色偏差,能充分表现书画艺术品的色彩搭配、层次丰富的墨韵彩趣,同时又经画家亲自手工局部加工润色,使其锦上添花,其效果可以超过平版和凸版印品。

(二)复制版画与原创版画

若考虑到版画的收藏价值,可将版画分为复制版画与创作版画。

版画在历史上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早期版画的画、刻、印者相互分工,由技工根据画家画稿刻印的版画,称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来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创作版画。

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咸通”本早约百年。

在1960年维也纳举行的国际造型美术协会会议中,规定了国际间通用的版画定义,作为创作版画的标准是:

Ⅰ 为了创作版画,画家本人曾利用石、木、金属和丝网版材参与制版,使自己心中的意象通过原版转印成图画。

Ⅱ 艺术家自己,或在其本人监督指导下,在原版直接印刷所得的作品。

Ⅲ 艺术家须附有在前述画作上签署的责任,并要标明试作或套版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