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期青瓷烧造的主要窑址分布在浙江的上虞、绍兴、余姚、萧山、宁波等地区的越窑

所谓青瓷,是因在坯体表面敷有一层透明半透明的青色釉而得名。其呈色是由釉中所含铁分所致。铁是地球上蕴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一般的岩石和土壤中都有铁的氧化物存在,在烧造瓷器时,受技术条件限制,不可能将原料中铁分子剔除,这样也就首先烧成了青瓷,而非其他釉色。因此,青瓷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早在商、周时期,已出现了介于陶、瓷之间的原始青瓷制品,经过漫长的技术积累,约至东汉晚期,成熟的青瓷终于诞生。

此时的青瓷尚未形成独特的风格,在造型和装饰等方面,还带有同时期釉陶的印记。往往底足无釉,露胎处呈灰色,留有紫色支钉痕。常见器形有碗、盘、盏、钵、盆、壶、冼、耳杯、薰炉、唾壶和五联罐等;装饰花纹主要为弦纹、水波纹、麻布纹(图1)、网纹、三角纹和贴印铺首等。目前发现的东汉时期青瓷窑址分布在浙江上虞、慈溪、宁波和永嘉等地,说明当时制瓷业已颇有规模。

青瓷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瓷器最古老的品种,被誉为中国瓷器的始祖。青瓷的发展历史与中国历史的发展一脉相随,青瓷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明中,青瓷成为基奠中华文明的重要因素,可以认为,青瓷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象征。青瓷自商代创烧以来,历经4000余年,,无数朝代,延绵至清末衰落。

青瓷又称“绿瓷”,是由于在胎体内施以2-3%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色为绿或青黄色而得名。在胎体元素内,铁的含量越高呈色愈深,超过8%以上便呈黑色釉,铁含量低于0.75%则为白色釉。

这时期青瓷烧造的主要窑址分布在浙江的上虞、绍兴、余姚、萧山、宁波等地区的越窑


据考证,青瓷的发展大至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青瓷的原始阶段、早期阶段和成熟阶段。与此三个阶段相对应的所制烧的青瓷称为原始青瓷、早期青瓷和成熟青瓷。原始青瓷是指在原始素烧瓷基础上烧成的带釉瓷器,原始素烧瓷即是夏朝在瓷土中掺入定量长石、石英等成份而烧成的一种基本上脱离了新石器时期灰陶特征,胎质较白,质地坚硬的器物。原始青瓷又称釉瓷或青釉瓷,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带釉瓷器品种,胎体铁的含量约为2%,人工施釉,经1300℃高温烧制而成。制作方法采用轮制法,也有少数的手捏或泥条盘筑法。制作工艺上,原料制作粗糙,陶冶不精细,含有较多杂质,往往导致胎体变形或窑裂现象。器物造型相对比较简单,多为尊、簋、壶、豆、罐、鼎、杯、盂等盛装器,也有少数礼器。此外,由于烧制技术不高,窑温控能力差,器物釉色深浅和均匀程度不同,常常出现器物之间或一件器物之上的颜色浓淡不一,俗称窜烟现象,釉色稳定性不够。原始青瓷釉面滑润,多施于器表和口沿内。原始青瓷的胎体、造型、釉质和烧造工艺上已经具备了瓷器的基本特征。但除施釉和窑炉温度高之外,从胎体、造型和瓷土陶炼程度方面尚没有完全摆脱新石器时代灰陶的遗风,其胎体瓷化程度尚不高,胎质粗糙,器型方面也继承了陶器的某些特点。原始青瓷在山西西夏、河南郑州安阳殷墟、洛阳庞家沟、辉县琉璃阁以及河北、山东、北京、浙江、安徽、广东等地都有发现。

在青瓷逐渐发展成熟过程中,又经历了由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发展的过渡时期,既具有原始青瓷特征又趋于成熟青瓷特点阶段,我们称之为早期青瓷阶段。早期青瓷系指商周到两汉时期的青瓷,介于原始青瓷和成熟青瓷之间的共有特征,有原始青瓷的质朴风格又具有成熟青瓷的美感。其产品在胎质,烧结性能、器表施釉等各方面都比原始青瓷有较大进步,但与成熟青瓷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青瓷的生产在近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进入了成熟阶段,浙江省各窑址生产的青瓷代表了中国青瓷烧造的最高水平。在浙江的上虞、德清、余姚、宁波等地都出土了大量烧制精美的成熟青瓷,其中上虞县小仙坛东汉时期窑址出土的器物,又代表了当时浙江最高生产水平。从出土器物研究看,胎质泥土陶炼已经成熟,达到了瓷胎质的指数和标准,质地细密,具有较好的透光性,瓷化程度很高,吸水率低,窑温已达1260℃以上。器表的施釉层较原始青瓷增厚,并通体施釉。釉色淡雅、莹润,光泽度强,透明度好,其烧制工艺已达到较高水准,具备了成熟青瓷的各种条件。

这时期青瓷烧造的主要窑址分布在浙江的上虞、绍兴、余姚、萧山、宁波等地区的越窑


三国两晋时期,青瓷的烧制水平显著提高,胎质陶炼更加精细,釉质较汉代更加光润透明,胎釉之间结合紧密,造型较汉代更加丰富多彩,立体雕塑和堆塑的器物开始大量出现,尤其是仿生器型成为时尚,数量之多为汉代无法比拟。这时期青瓷烧造的主要窑址分布在浙江的上虞、绍兴、余姚、萧山、宁波等地区的越窑,温州的瓯窑,金华的婺州窑等。此外,江苏宜兴的均山窑,湖北、湖南、江西的部分地区也开始烧造青瓷。

在东晋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经历了南北朝隋代,青瓷一直是南北瓷器制造业的主要品种,胎质造型、釉质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发展,最突出体现在二个方面:其一,在南方浙江等地青瓷主要烧造区域逐渐扩展到安徽、四川地等,例如安徽怀远南窑、四川邛崃窑,都烧制青瓷,当地窑址有大量青瓷出土。与此同时,北方受南方影响,也开始烧造青瓷,而且烧造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可与南方越窑相媲美,重要的窑址有河南的安阳窑、巩县窑,河北磁县的贾壁村窑。其二,青瓷图案和纹饰选材更加广泛,在继承了前代基本素材的条件下,佛教文化大量传入我国,反映在青瓷上多出现莲花图案和佛像图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纹饰图像更趋写实化,逐渐摆脱了纹饰图案化的传统特征。唐代初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带动了手工业水平发展,青瓷制造技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程度,成为青瓷创烧以来发展高峰时代。同期,北方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生产迅速崛起,其烧制工艺技术也达到了相当水准,甚至与南方青瓷相比美,人们对白瓷的热爱程度并不次于青瓷,对青瓷的喜爱逐渐转移到白瓷上来,青瓷在唐以前一花独秀的格局被打破,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对峙局面。因此在唐代,青瓷虽创历史最佳,但无法垄断瓷器制造业,青瓷受到了北方白瓷的强大挑战

这时期青瓷烧造的主要窑址分布在浙江的上虞、绍兴、余姚、萧山、宁波等地区的越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