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完全摆脱了青铜器造型的影响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是依托南宋官窑遗址建立的陶瓷专题博物馆,馆藏文物不仅有南宋官窑遗址出土的珍贵标本,同时还收藏有各个时代的陶瓷文物,其中不乏一些青瓷精品。本文介绍的早期青瓷器颇具特色,尤其是带有西汉人物玉璧图案装饰的瓷瓿(bù),以及表现裸身人物的三国时期堆塑罐都为罕见珍品。

瓷器成熟于东汉,但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在此之前“原始瓷”铺垫了由陶到瓷的发展之路。这是一批从胎骨、施釉、火候各方面看,基本具备了早期瓷器的特征,但与成熟瓷器相比又显稚嫩的初级瓷器制品,流行于商周战国时期。本文在此也一并将其计入青瓷之列。

战国原始瓷插座

青瓷完全摆脱了青铜器造型的影响

浙江省德清亭子桥出土原始瓷鼓座

青瓷完全摆脱了青铜器造型的影响

战国原始瓷插座

战国时期是原始瓷高水平发展的时期,器形仿青铜器造型的颇多,如豆、尊、簋、提梁壶、编钟以及矛、斧、锛等,生活用器、乐器、兵器一应俱全,并大量使用青铜器纹饰作为装饰。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形制比较特殊的原始瓷器物,这是一件覆钵形插座,体大稳重,口径8.7厘米,足径40.8厘米,高30.9厘米。底座为扁圆形,座面弧鼓,上插有一管状口,口沿微侈。座面从上至下有3道凸绳纹,座身四周有等距离分布的4个模印铺首衔环,铺首左下侧均有一圆形镂孔。底座弧面及座身四周均通体戳印深浅不一、凹凸不平、具有浮雕感的蟠螭纹,近底处饰云雷纹及回纹。胎骨坚硬,器内无釉,外施青黄釉,釉面均匀,胎釉结合良好(图1)。

相同的器物曾在2004年江苏无锡鸿山大型越国贵族墓中有出土,所不同的是鸿山大墓器座上部堆贴有蛇纹。与其同时出土的还有成套仿青铜乐器的编钟、甬钟、石磬、缶、于、丁宁、铃形器、钮铎、句鑃、钮镈等,发掘者考证其为鼓座。2007年浙江德清亭子桥战国窑址发掘时,在窑址中也有相应鼓座标本出土(图2),发掘者通过与博物馆收藏品及以往考古出土器的对比,认为将这类器物称之为鼓座是有一定依据的。而南宋官窑博物馆这件原始瓷插座无论造型、纹饰还是大小,与亭子桥之器都非常相近,属仿青铜乐器部件之列,大小应与实际使用座器相近,插管可插木质类构件,底座用以承重,且制作精良,以青铜器使用等级推断,亦属高规格之墓葬明器。

西汉原始瓷玉璧纹瓿

青瓷完全摆脱了青铜器造型的影响

西汉原始瓷玉璧纹瓿 釉层大部分已脱落

青瓷完全摆脱了青铜器造型的影响

西汉原始瓷玉璧纹瓿 双耳以武士头像作为装饰

青瓷完全摆脱了青铜器造型的影响

西汉原始瓷玉璧纹瓿 以玉璧图案作为装饰

瓿作为青铜器主要流行于商代,一般用于盛放酒水等液体,大多为圆体,大腹,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原始瓷瓿仿青铜器形制,是当时比较常见的生活用具。这件西汉原始瓷玉璧纹瓿口径10.1厘米,底径15.9厘米,高24.9厘米,小口,平沿,斜广肩,弧腹,下腹收,平底。肩部两侧置一对称方耳,模印武士头像。肩部划4组双弦纹,其间以水波纹间隔,前后两面凸印玉璧形纹饰。灰白胎,质坚硬。器上半部施青黄釉,釉层薄,大部分釉已脱落(图3a)。

西汉时期的原始瓷已走下坡之路,釉层薄而不均匀,多施半釉,有青黄、酱褐、茶绿等色。多采用泥条盘筑法,少量轮制成型。此件原始瓷瓿与大部分西汉原始瓷一样,制作并不是很精致,特别是器身还有明显的指压痕,但它的装饰纹样却独具特色。首先双耳是以武士头像作为装饰(图3b)。秦汉时期英雄辈出,武士是力量、勇敢、安全的象征,双耳以武士形象出现即有守护之意。其次是玉璧装饰(图3c),玉璧饰谷纹,结有绶带。在中国古代,玉璧是一种重要的玉器,新石器时代就有它的身影。在汉代玉璧的用途非常广泛,祭祀、丧葬、进贺以及佩饰等都需要,是一种重要的礼器。谷纹是汉代玉璧上常见的纹饰,反映了农耕社会人们企盼五谷丰收的愿望。绶带是佩绶制度的产物,为玉璧上的彩色丝带,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从纹饰的角度看,这件器物应该是当时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家庭所使用的器皿。

三国青瓷堆塑罐

青瓷完全摆脱了青铜器造型的影响

三国青瓷堆塑罐 罐上堆塑的裸身夫妇人物及熊

此器高35.6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5.4厘米,无盖,一大罐上堆塑五小罐。五罐中间一个稍大,盘形口,罐沿堆塑成群飞鸟,下与大罐相通;周围四小罐扁鼓腹,呈漏斗形,与大罐不相通,口沿上各堆塑飞鸟两只。大罐深腹,平底,肩部四周堆塑人物、飞鸟、走兽及人头。人物姿态各异,或站,或坐,或奏乐。腹部还间隔分布四小孔,小孔边各塑贴一条头向洞口的爬行类动物(图4)。

此罐堆塑的人物可分成三类:一类是伎乐俑;一类为赤身裸体者;还有一类怀抱禽鸟,似是祈福俑。此外还有很多头像也非常少见,构成一个不寻常的场景。堆塑男女裸体像在瓷器中少见,但在汉代陶俑中及其他一些艺术品上有所见,这与汉代仍存在原始性崇拜习俗有一定关系。东汉的一些习俗会延续至三国时期,因此在堆塑罐上出现性崇拜的题材也不足为奇。再来看那么多的人头,他们全分布在裸体人物的下方,有的正好位于女性生殖器的正下方,似乎寓意婴儿的降生。此外裸体人像也是男女搭配,具有夫妇相伴、多子多福的含义。在一对夫妇旁还有一头生殖器外露的熊。

《诗经·小雅·斯干》所载“维熊维罴,男子之祥”,意思为梦中有熊,预示男婴要降生,可见熊在这里也是男子的象征。此外,除伎乐俑外,所有的人物均怀抱一类似鸡的禽鸟。鸡在民间文化中象征生命力和生殖力,在此也应该蕴含着子孙繁衍的含义。在汉代,儒家思想得到确立和发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们把子孙昌盛、家族兴旺当成头等大事,这件堆塑罐应该就是当时人们这一愿望的物化体现。

西晋青瓷狮形烛台

青瓷完全摆脱了青铜器造型的影响

西晋青瓷狮形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