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金钱能够源源不断地存入其中

扑满,即储钱罐,各地称谓不同,北方多名“闷葫芦罐”,南方常称“哑巴筒”。据《中国风俗辞典》载,扑满为“汉族民间蓄钱器具。流行于北京地区。一种泥烧的罐子,似果皮箱,上端有小缝,能容下一个小铜钱硬币。孩子把平日大人给的零用钱省下来,由缝内投人,能入不能出。逢年节要用钱时,就把罐子摔破”。其实,古代扑满并非儿童玩具,也不单单是传统的民间储钱器具,而是古代市场交易中收纳钱币时防范私匿行为的重要器物,是古代钱币立法的重要物证。

以往的文献记载以及相关研究文章中,反映唐代的扑满相对较少,而长沙窑生产的这些扑满为我们研究唐时钱币存储器提供了实物资料。除此之外,两件带有“会昌”以及“大中”年号铭文的扑满,更为研究会昌灭佛及宣宗恢复佛教这段历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材料。

以上为长沙窑具有代表性的扑满,根据器形可分为三大类:其一,顶部带有乳突状或圆锥形提手,或者顶部呈尖状,这类扑满整个器形多呈尖状;其二,顶部呈扁圆状而无提手,这类扑满整体也呈扁圆状,类似于古代的粮囷;其三,,顶部塑有双龙,一字形投币口开在顶部,这类扑满较为稀少。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故又名铜官窑,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长沙窑是在湘阴窑基础上烧造的,兴起于8世纪末至9世纪初叶,衰落于五代初期。长沙窑产品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它的釉下彩装饰,其装饰内容包括书法、绘画等等。

1973~1978年窑址堆积断面状况

素胎扑满(图3) 器顶有一乳突状提手,丰肩,深腹,假圈足式平底,肩部设一字形投币口。整器有种浑圆丰满的感觉。

联珠纹扑满(图4)

据史料记载:秦代已有扑满,在文献中称作“缿”(xiàng)。秦简《关市律》记载:“为作务及官府市,受钱必辄入其钱缿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货一甲。”《说文·击部》:“缿,受钱器也,从击,后声。古以瓦,今以竹。”《汉书·赵广汉传》:“又教吏为缿筩。”苏林注:“缿,音项。如瓶可受投书。”师古注云:“缿,若今盛钱藏瓶,为小孔,可入而不可出。或缿或筒,皆为此制。”王先谦补注引沈钦韩曰:“《西京杂记》: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即缿也。”

铭扑满(图8)

上述扑满中,有书写或刻划含纪年铭文的,一件刻划“会昌六年”,另一件书有“大中三年”(849年)。两个年号正好是唐武宗、唐宣宗前后两代皇帝所用。通过器形对比可以发现,上述扑满的年代均处在会昌至大中年间,而这也正是长沙窑生产的繁荣期。

酱釉刻铭文扑满(图5)

青釉刻会昌六年(846年)铭扑满(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