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当代草书创作水平的因素

二、学养不足、后劲乏力。从历届书法大展(赛)中均可看到由文化底蕴不足而暴露出来的问题。比如:在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大展作品中有四十一个错别字的硬伤;全国第五届楹联展仍然存在此类问题。如:文意不通的联语“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中的“顷”作“倾”。随意更改的联语:“数点雨声约风住,一窗花影月移来”的上句,出自李煜的《蝶恋花》,原句是“数点雨声风约住”。这样一改,不仅文意不通,而且也和“月移来”不对仗。对仗不工的联语:“入画青山华堂掩映,芳林碧树玉宇生辉”,“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空碧”宜为“碧空”),“嗜书读画居邻云鹤,煮酒品茗翰墨陶情”(“居邻云鹤”与“翰墨陶情”不对)。这种照抄中出现的硬伤错误,直接反映出作者文化素质之匮乏给书法创作带来的影响。作为一位成功的书法家不仅要有精湛的艺术功力,更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支撑。这一点从历代书法大家中均可看到,比如张芝、王羲之、张旭、怀素、黄庭坚、张瑞图、王铎等。他们不仅是书法家,更是大学问家,草书创作如果失去文人这一最起码的前提条件,要想追寻到书法这门高级艺术的妙谛,那几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从书法的内在属性来审视书法,首先反映的是作者内在文化素养,而后才是其艺术性,古人说的“先文后墨”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现在书坛存在学养不足、后劲乏力是制约当代草书创作水平的原因之二

途径三,完善会员机制,增加创作动力。首先,要改变有些作者对入几次展、获几次奖,就以为进了“书法家保险箱”的观念。中国书法家协会应建立会员等级制,每年根据会员参赛入展情况,调整会员等级(就像文艺界的一级演员、二级演员那样),制定会员等级差制度,是调动那些光想吃老本,不思创作的作者的措施,还可调动曾有创作成绩的草书高手参与大赛创作的积极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适当的外部压力,能激发一个民族的活力。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有历史上著名的“李广射虎”的故事……这一切都说明,危机、挑战,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就是创作的动力。使浅尝辄止、不思进取作者也投入到参赛创作中来,以提高草书大赛的创作水平。其次,还需要建立建全创作激励机制,使作者真正从书法参展中得到益处,从而提高参与书法创作者的积极性。大家都知道,一位成功的书法家,所付出的与其收益的是不成正比的。所以,笔者认为,只要是中国书协举办的书法展览,入围以上的作者都应得到适当的回报,九届国展给入围作者提供了一个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条件,那么,在物质上也应设立一定的奖励,这种激励创作措施还应拓展到各级书协,以此来推动全民参与书法创作活动,提高当代草书创作水平。再次,中国书法家协会树立全国范围的书法名城、名市和兰亭中学,这种普及到乡镇基层的做法,不仅能使书法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地位,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广泛传播、宣传书法信息,以点带面普及到全国城、乡,给信息闭塞的弱势人群提供一个参与的机会,尽可能让全国大多数人都知道、都参与,从而筑牢普及基础,繁荣书法创作,只有普及基础打厚实了,才能真正创造出书法艺术领域的金字塔,才能真正提高草书的创作水平。否则,缺少大众参与的书法艺术,就会像戏曲一样走向濒危。

三、浅尝辄止、不思进取。个别作者以自己的作品入了几次展、获了几次奖,读了几篇古诗文,就认为“功成名就”了,上了“书法家的保险箱”,毋需再艰苦跋涉了,不思进取,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辍笔不干了,放弃了对书法艺术创作的“保鲜”和对传统文化素养的积累,被当代书法创作周期率搁在了艺术边缘。当面对书法大展(赛)时,心动而手不敢动,参赛又怕获不上奖丢面子,就放弃了对书法的再创作。在这一部分人中,有的把书法当作一种赚钱和牟取暴利的工具,不进行艺术研究和再创作,靠吃老本,躺在获奖证书上,整天想着孔方兄。有的在现有水平上开辟“自留地”给自己的书法风格定型,向职业书家方向转轨,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创作什么,他们是以市场需求为创作目标,具有多元创作性,这种以市场需求的多元性创作,制约了草书的创新发展。

一、认识不足、门外徘徊。个别作者对草书认识肤浅,不讲究书写规矩,认为书写时任意挥洒,把笔画连起来别人不认识的书写就是草书,这种对草书的肤浅理解,在历届书法大展(赛)来稿中都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因此被拿下出局。虽然,今天的草书创作已游离实用,以抒情达意为表现手法,逐步走向纯艺术化创作道路。可是,也不是个别作者那样,脱离书写技能的磨练,忽略深入挖潜传统法帖,以无序的自由状态进行自我“艺术”表现,与真正的草书创作追求有着天壤之别,这种创作远离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属性。草书艺术不仅是感性的创作,更是理性的艺术,那些不讲草法任笔为体的所谓“创作”,是对草书创作的认识误区,是制约当代草书创作水平的原因之一。

还有个别草书高手,当有了名,有了利,特别是有了钱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创作水平已达顶峰,随便创作都是大众认可的高水平,殊不知,书法创作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不及时接收新方法、新理论、新知识,随时都有被时代淘汰的可能。古人云:“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艺术技能的积累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一旦在创作“保鲜”认识上出现“断层”,艺术的链条就很难“焊接”。但书法高手不是不知道这些道理,只是名利双收,不求进取罢了。根据“艺无止境”之理,再看看草书高手的好作品,大多数都在成名之前,成名之后,他们的精品也少了。究其原因是浅尝辄止、不思进取,轻视草书技法锤炼,脱离书法发展前沿和参赛创作,是影响当代草书创作水平提高的原因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