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人民政府微网站

"乡村振兴工程巡礼"集中采访团走进殷都

殷都区 2019-05-09 10:25:45

2019年5月6日上午,清风拂面,春风送爽,月季花香。

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东方今报、映象网、安阳日报社、安阳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组成的记者团在殷都区外宣办和新闻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分别到殷都区水冶镇大堰村、伦掌镇李炉村、伦掌镇焦家坟村围绕乡村振兴主题进行新闻采访活动。

首先来到的是水冶镇大堰村。全村共135户村民,620余人,耕地800余亩,27名党员,一个村民小组,10名村代表,村支两委会成员6人。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村,近年来,在村两委和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全村党员干部下大力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目前,全村街道进行了硬化、美化、绿化,其中硬化街道3500余米,栽种各类树木2000余棵,安装路灯100多盏,地下管网3300余米,2016年实现户户通自来水管,2017年完成煤改气工程,2018年4月发动了“厕所革命”,对全村农家的旱厕进行水冲式改造,投资十几万元,彻底改变了传统农村的生活卫生习惯。在改厕的基础上,建设了污水处理站,投资30余万元购进一套污水处理设备,每天可以处理全村产生的5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该工程自去年8月开始投入使用,经过污水净化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村民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村民的幸福感也洋溢在脸上。72岁的冯玉书老先生面对记者这样说:“我在这儿活了大半辈子了,大堰村以前是因为河流污水而臭名远扬,如今的大堰村今非昔比,一场厕所革命和污水处理让大堰村大变样,昔日的臭村变香村,家家能通气,户户有水喝,那日子就是一个美!”

第二站是伦掌镇的李炉村。繁华都市有大公园,李炉村的特色是村内小游园。游园里竹林层层,草地悠悠,有古朴风格的喷泉,有现代化的户外健身器材,有怀旧风格的磨盘,还有一片片规划分明的田地,在蓝色栅栏的映衬下,别具一格。在村舍的墙体上映衬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还有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的宣传口号。挺拔的韭菜,翠绿的大葱,围绕在洁白的房门前,灰色平坦的路旁,种植的月季花姣艳芬芳。在田地里,我们看到了新种的地黄芽,新种的茄子苗,浇灌机挥洒的水枪正在以每小时30亩地的速度浇灌着的田地。支书手里捧着自家种植的新鲜草莓香甜多汁,他希望村里所有人家家是洋楼,房前有花,房后有树,出门就是小游园,春暖花香,秋收有果,这就是李炉村的风貌,也是殷都区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第三站是焦家坟村。用鹅卵石改造的村口真的是别具一格,创意十足。改造后的村口形成的蓄水池用来灌溉村里的田地,改造之前的这里是一片荒芜杂乱的景象,改造以后,蓄水池里的水在阳光的映衬下清澈见底。增加蓄库能力7200立方米,改善下游灌溉面积100亩。同时,形成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治理了黑臭的水体,改善了人居环境,为村民提供了舒适、休闲的场所。现在的焦家坟村,是以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的典型北方村庄。村北有果树繁茂的生态园,村西有绿色高效的光伏发电站,粉红江跃进渠环绕四周,溪流潺潺叮咚悦耳。翻开历史,这个村竟然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民俗陈列馆里摆设着曾经使用过的耕种农具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农家人睡的土炕,毛主席像、用的纺车、纳的鞋底,一列列瓦罐,陶瓶,那些旧时代用的老物件在这里静静地诉说着这个村的历史,还有那些青瓦之间斑驳不清的花纹,则展示了村里过去备具年代感的特色。用手再摇一摇奶奶那老一辈人用过的纺车,仿佛就能瞬间实现时代的穿越,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的农户人家过的那种生活就是这样的一种质感,温热手心的同时,温热着心田。

走出陈列馆,回望这条路,百年的枣树,崭新的楼院,一块又一块的家风牌匾映入眼帘。焦家坟村的月季花似乎开的更大,更美,这里的孩子在党员活动日里穿汉服,读古诗,学国风,照片中流露出幸福的笑容。孩子们在传承文化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老人们在自家庭院前晒着太阳年轻的干部则在村里挥洒着青春,跑满奋斗的足迹,抒写着乡村振兴的美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