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个文化遗产日:非遗活化走到了哪个节点

原标题:【雅昌专稿】非遗活化 我们走到了哪个节点?

  2018年6月9日,是中国第十三个文化遗产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在天津出差,参加今年非遗日的主场活动,从6月7日开始,持续举办一周的非遗活动。陈岸瑛参加了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座谈会,他也是文化和旅游部表彰的,对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同时被表彰的还有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院长周武、传承人何满、陈利等99个先进个人和50个先进集体。

  2015年春天,文化部非遗司的领导找到了陈岸瑛,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能否承办非遗研修班。恰好那时候陈岸瑛对21世纪传统复兴潮流开始关注,所以他欣然应命,成为清华美院非遗研培计划的主要筹划人。

  同时接到任务的,还有中国美术学院周武等20多所院校的老师。他们都是第一批试点院校的负责人。这意味着国家对于非遗的支持力度更进一步。从2006年开始,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成为一个关于文化遗产的节日,在文化爱好者的眼里,其重要程度已经等同于博物馆日。

第十三个文化遗产日:非遗活化走到了哪个节点

  十五年来,我国非遗保护一直在路上。所以,这成为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

  这个项目其实是文化部和教育部在2015年启动的关于非遗的大计划中的一个试点,全称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熟悉这个项目的都叫“非遗研培计划”,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中国美院等20多所院校是最早的试点院校。非遗门类众多,存续情况各不相同,美术学院主要关注的是传统工艺,涉及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这两大类。传统工艺的发展情况,总体上来说比其他门类要好一些。如今承担非遗研培的院校已经增加到80余所,培训学员1.8万人次,后来各省市也陆续启动了本地区的研培计划,全国参与人数达到5.6万人次。至今,清华美院已经举办了9期非遗研究班,与近200名新生代传承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这些传承人们大部分都是70后至90后。中国美术学院从2015年至今已培训7期,研修学员140人次。

  每一个传承人,都有一个讲不完的传承故事。

  “小而美”的成功案例

  在最早一批的研培计划传承人中,只有一位比陈岸瑛年长,那就是青海银铜器及鎏金技艺传承人何满,他出生于1964年,家住青海塔尔寺附近,是塔尔寺旁的一位银铜器手工艺。

何满

  何满

  他从15岁开始跟着爷爷和父亲学手艺,但从前,在他的老家,“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的手艺人并没有优越感,反而手艺人总是被认为灰头土脸没有前途,他也见过了太多的同行走出家门打工赚钱。所以,何满是带着困惑走进清华的,他并不清楚自己这门手艺能否为自己找到价值。

  陈岸瑛说,研培计划最看重的是提高传承人的反思能力和沟通能力。集中学习时间是一个月,最关键的不是提升技艺水平,而是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重新整理自己的工作经验、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十三个文化遗产日:非遗活化走到了哪个节点

  清华非遗研培计划汇报展现场,陈岸瑛与非遗传承人在现场

  “据我们对传承人的调查和回访,绝大多数传承人的收获,都在于增强了传承的热情和信心,加强了对所传承项目的理解,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明确的把握。”陈岸瑛比较欣慰,虽然培训时间并不太长,但是在他看来成果还不错,显著提升了学员的文化自信、传承水平、研创能力与协同创新意识,形成了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实现了多样化的跨界合作。

  在清华学习期间,何满感受到了国家政策对非遗的保护,不仅仅能够学习艺术史,还能看到博物馆里的作品,课程还安排参观故宫、国博、美术馆。眼界的变化让何满感受到了手艺人的价值:“现在好了,钱赚得多,社会地位也高,最重要的是国家越来越重视我们这些民间艺人,大力支持发扬光大,觉得自己责任挺大!”

何满 纯银一体壶

  何满 纯银一体壶

《银竹酒具》 何满(青海银器)+吕成(嵊州竹编) 2016年

  《银竹酒具》 何满(青海银器)+吕成(嵊州竹编) 2016年

  如今,他的作品也不再仅仅是原有的宗教用品,也出现了不少具有实用功能的日用品。今年,他和清华研修班同学陈利一起被评为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1978年的俞均鹏,出生在一个徽州漆器制作世家,祖辈世代业漆。如今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制作的传承人。

  俞家是徽州漆器制作世家,经营有“俞连源”漆号,俞均鹏的祖父还与赖少其、林散之、黄澍、亚明等文人皆有来往。对于漆器自小耳濡目染,在徽州漆器制作和髹饰技艺上得到系统学习,尤其是漆砂砚、菠萝漆、八宝砂、推光漆、漆器修复等技艺制作上深得祖父真传,俞均鹏自12岁开始就能够独自完成爷爷交给制作小件漆器的作业。

  遵循着祖父的足迹,俞均鹏走上了漆器制作这条道路,2009年成立了自己的漆器制作工作室,致力于菠萝漆、漆砂砚等技艺的研究。

《菠萝漆紫砂茶具》 俞均鹏(徽州漆器) 2017年

  《菠萝漆紫砂茶具》 俞均鹏(徽州漆器) 2017年

邢窑  张志忠 徽州菠萝漆  俞均鹏=鼓舞

  邢窑 张志忠 徽州菠萝漆 俞均鹏=鼓舞

  徽州漆器的制作工艺有镶嵌、刻漆、描金彩绘、磨漆、堆漆五大类。其中镶嵌以螺甸漆器著名,磨漆以波罗漆和漆砂砚著名,彩绘以脱胎彩绘漆器著名。俞均鹏介绍,从制坯开始,徽州漆器有多达上百道的工序,堆、埝、打磨、抛光等等。这些程序中,有的需反复几遍才能完成,讲究力度、讲究技法,所以一件作品费工费时。俞均鹏说,他曾为一件作品花费时间长达11个月,慢工出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