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它能带来的改进较为有限

禅与社交网络维修艺术(完整版

2019年03月13日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社交产品在早期阶段付出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社交产品在早期阶段付出的社交资本要远远大于金融资本,而社交资本却难以像金融资本一样可以用准确的指标加以衡量。如何确认社交资本的存在?社交资本模型是怎样的?关于社交资本,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以下,笔者将为大家详细讲述。

禅与社交网络维修艺术(完整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Yourseeker)

本文作者是亚马逊战略部门的首位分析师,曾任 Hulu、Flipboard 产品负责人。原文标题 Status as a Service (StaaS)。

作者通过引入一个新的维度(社交资本)来帮助我们理解社交网络是如何迭代和轮回的。至于新社交势力为何崛起、老社交帝国如何维持活力,这些问题也许得从区块链、加密货币的内核中寻找答案。

出于理解难度的考虑,我对原文稍显冗余的逻辑做了适度缩减,并把部分案例替换为适合中文互联网用户的版本。但即使这样,文章长度依然超过 1w 字。

人是寻求地位的猴子

(Status-Seeking Monkeys)

让我们从两个基本原则开始:

人是寻求地位的猴子

人会寻求最有效的途径来获取社交资本

这是两个最底层的人性观察,基本没人会对它们有争议,但当前所有对于社交产品的分析,在人的地位和社交资本方面着墨不多。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社交资本无法准确衡量。

数字提供了精确性和可信度,所以我们会用它来计算、衡量金融资本(钱者说资产,下同)及其流动情况。绝大多数财经、金融类网站和分析机构也都会非常精确地统计、分析货币的价格和变动情况。

但我们还缺少类似的方法来衡量社交资本的价值和流动状况。

现有的研究机构太少,研究结论也不够深入,如果我们可以用除用户量(如 DAU、MAU)之外的、更好的衡量标准,或许可以把市面上所有的社交产品账号做个排序和分析。这样得出来的一份年度报告,其影响力或许能像互联网女皇 Mary Meeker 每年发布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一样。

既然无法准确证明,如何证明它的确是切实存在的呢?

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社交产品能够赋予用户的社交资本远远超过实际产生的金融资本,特别是在早期阶段。

不论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还是硅谷创业公司,在早期大家都深信不疑的法则是:先别赚钱,提升用户量,构建社交关系是重点。

而且,虽然我们无法实际量化社交资本,但作为社会性生物,我们时刻能够感受到它

社交资本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在互联网上的社交行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as-a-Service)很火。如果我们把社交网络视为一种软件,其上用以承载用户社交资本的状态(Status)也是一种服务,这就是我们接下来想深入探讨的,状态即服务(StaaS,Status-as-a-Service)。

社交网络的传统模型

(Traditional Network Effects Model of Social Networks)

成功社交网络的经验之一是,当用户很少时,他们必须首先吸引人们的使用。通常,产品本身能够满足一种基本效用。

社交网络的搭建需要冷启动过程

关于鸡生蛋的问题,其实还算容易解决:首先你得有一些鸡,然后生了蛋,孵出另一些鸡,依此类推。但更难的问题在于,为什么第一批鸡在没有其他鸡存在的时候来到这里,以及接下来为什么其他鸡也会选择跟随。

这就是为什么,A16Z 合伙人克里斯·迪克森给出一个经验式解法:Come for the Tool,Stay for the Network(为工具而来,因网络而留)。

这就是为什么,社交网络遵循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与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

这就是为什么,社交网络的增长曲线会在某一个单点突然爆发。

但深挖下去似乎还有疑问:

为什么一些大的社交网络突然消散,或者输给新生的小网络?

为什么工具体验极好的小网络最终无法吸引到足够多用户,而看似没实际用处的却可以?

为什么有些社交网络在用户激增时反而失去了原本的价值感?

这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存在于对社交资本的研究中,一个社交网络究竟是如何帮助人们积累社交资本的,又是如何平衡这个过程中用户之间的博弈的?

更坦白地说,社交产品应该如何有意或无意地利用「人类的本质是寻求地位的猴子」这一事实?

引用一句话:

“If I’m fake I ain’t notice cause my followers ain’t.”(“就算我这个人是假的,我也不会注意到,因为我的追随者们不是假的。”)

传统社交资本模型

(Social Capital Framework)

传统观点认为:社交网络能够为人们带来实际效用(Utility)和娱乐性(Entertainment)。

但我想将其扩展到第三个维度:社交资本(Social Capital)。

禅与社交网络维修艺术(完整版)

不过在本文中,我们优先分析其中的两个:实际效用(Utility)和社交资本(Social Capital),因为娱乐性过于复杂,需要另外解释。

所以就变成了:

禅与社交网络维修艺术(完整版)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可以清晰感知到社交网络的实际效用,比如:Facebook、微信,它们让你能够接触到很多人,了解他们的动态

像 WhatsApp、微信,它帮你和世界各地的人通信、视频聊天,无需支付短信费用,这都是实际效用。

但是社交资本怎么理解?我们如何利用社交网络来积累社交资本?怎么衡量?

社交网络关于实际效用的竞争是达尔文型的,理性,极度清晰。比如:文字消息传递得最快、视频会议传输质量最稳定,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但它们没有想象空间,分析如何帮人们获取社交资本的过程才更为有趣。

随着 Instagram(照片)、Snapchat/Vine(视频)的崛起,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认为新的社交网络将建立在新的媒介上。但媒介形式或许不是最重要的,底层机制才是

恰好,为了模拟出成功社交网络的底层机制,我们引入加密货币的概念和原理。

社交网络与 ICO

(Social Networks as ICO’s)

为什么说一个新的社交网络和 ICO 很像?

每个社交网络都会发布一种新的社交资本。

你必须出示工作证明(POW)才能获得 token。

随着时间推移,每个社交网络上挖 token 将变得越来越难。

许多人都看不懂、不愿看社交网络和加密货币。

1、4 不必解释,重点解释一下 2、3。

——所有社交网络都需要你付出一些什么才能获得社交资本,比如:

Facebook/微信朋友圈,你需要更新好玩的状态;

Instagram,需要更新有趣的照片;

Vine/抖音/快手,需要更新有意思的短视频。

类似的,Quora、Reddit 和 Twitch,知乎、微博和即刻,你完全可以从这些社交网络的机制逆向反推出它们所需要的工作证明(POW)。

(关于社交资本还有一点,你可能会抱怨自己的动态比明星的更好、更有趣,但没有获得相同程度的反向,这很正常。因为社交资本是可以跨平台迁移的,存在先天性的社交资本,对应到 token 上也有预挖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