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大家参观了解客家的牌匾文化

  8月9日,一场暴雨侵袭,兴国县城闹市区的嘈杂声仿佛也被冲淡了不少。

  循着街头小巷走上十余米,高挂的“万兴堂”牌匾之下,是一处自建的老式院落,似与外界喧嚣隔绝。

  “万兴堂”堂主刘红伟静坐其间,手上把玩着古玩

   初识收藏之乐趣

  刘红伟是兴国县社富乡东韶村人,出生于军人世家的他19岁便应征入伍。三年的部队经历,培养了他谦逊待人、不言放弃的品格。

  “在部队的时候迷上邮票,经常到处收集。”当记者问及军中生活的最大乐趣时,刘红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集邮最疯狂的一次,是把鞋子都拿去与人换了邮票,以至于回到家,除了一子弹箱的邮票,别无所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93年,服役三年的刘红伟脱下了心爱的军装,回到家乡成为一名银行职员。

  “那个年代,能在银行上班就等于捧上了‘金饭碗’,吃穿不愁。”刘红伟说,刚到银行上班的时候,单位会组织员工学习货币银行学,自己逐渐对纸币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关注到大家存进银行的值得收藏的钱币。“一些老太太会拿来古钱币卖给我,回去便口口相传。”刘红伟说道,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把不再发行的钱币“卖”给刘红伟,更有甚者,还会把家中无用的瓷器、像章、牌匾搬来。

   民间收藏的中坚力量

  “原来收到牌匾最多的一次,有300多块,家里单位都摆满了,还被同事称为‘疯子’。”刘红伟笑道,在一边工作一边收藏宝贝的几年里,自己沉浸在古玩研究和收藏的世界里不能自拔,这让他日渐明晰了今后要走的道路。2002年,在收藏还不为人所熟知的情况下,刘红伟毅然辞去众人羡慕的银行工作,创办了万兴堂,用“以藏养藏”的方式,当起了堂主,正式开始了他的古玩收藏之路。

  万兴堂场所不大,四周墙上却挂满了各个时代的牌匾和窗花板,室内摆满奇石、瓷器、钱币、像章、木雕等各类古玩和老物件,给人一种浓厚的历史沧桑感。

  图为刘红伟收藏的牌匾。

  “牌匾大都是从古玩市场收来的,有时还会去村民家里收,只要是看上眼的,我就买回来。”为此,刘红伟总是辗转于北京、山西、福建、吉安等地,寻找流落在民间的“牌匾记忆”,其牌匾收藏的数量也是全省第一。

  收集之路有苦也有甜,更多的还是收获心爱之物的喜悦。据了解,在刘红伟的影响下,兴国越来越多人爱上了收藏,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物被大家所珍藏。同时,兴国县在2012年成立了收藏协会,目前已吸纳收藏爱好者200余人,由刘红伟带头打造的兴国县第一条古玩街,如今也已小有名气。

   古玩收藏下的民俗传承

  20多年的古玩收藏经历让刘红伟迷恋上民俗文物和客家牌匾的独特文化,近两万件收藏品,不管是从时间花费,还是金钱价值都已经无法估算。“客家文化的牌匾文化值得我们去传承,我收藏这些,更多地是想将这些文化传承下去。”刘红伟说,万兴堂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古玩爱好者,日常还会向社会免费开放,供大家参观了解客家的牌匾文化。

  在刘红伟的万兴堂里,还摆放着一幅幅尚未装裱的古村图画,这吸引了记者的兴趣,“这画的是我的老家社富乡东韶村,是一处省级传统村落,有名着呢!”刘红伟一下子来了兴趣,东韶村取名日出东方,有韶光焕发之意。因村落处于偏远山地,村民们以外出打工者居多,致使古村年久失修,日渐颓败。

  图为刘红伟(左一)正在带领游客参观兴国县东韶古村。(资料图)

  “几个月前回到家乡东韶古村取景拍摄,因为爱好古文物收藏,发现这里还保留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民居文化,这是属于客家人的宝贵财富,理应得到保护。”出于这一想法,刘红伟当即行动起来,被选为担任保护东韶古村理事会的名义会长,开始了传统村落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目前家乡已获评省级传统村落,下一步就要靠政府搭台、村民齐心,通过合理规划和修复,让古建筑重新焕发古色古香。”据刘红伟介绍,未来将在家乡打造日渐完整的古村文化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李玲、记者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