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海阳的古玩市场也出现了难得的繁荣

大小新闻12月11日讯(今日海阳记者 修莉 摄影报道)

上周五天朗气清,初冬的暖阳照在身上让人惬意得很,难得的好天气增添了人们外出转转的热情。

上午七八点钟,海阳海政路绿灯·金都百货商业广场的胡同两侧,由民间自发形成的古玩一条街已开始熙熙攘攘起来。这里每周五上午有定期的古玩交易活动,今年以来随着摆摊者的增多这条街逐渐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小型古玩市场———海阳市绿灯古玩字画文化市场。

今年,在我省首批公布的“文化创意集市”创建单位名单中,海阳市绿灯古玩字画文化市场榜上有名。

走在这里,古籍善本、名家书画、玉器、瓷器、民俗杂件、印章、紫砂壶等名目繁多的藏品一一呈现,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来此摆摊者不止海阳市民,还有不少外地人,从青岛昌乐路文化市场过来的宋先生紧裹军大衣,抽着自制纸烟,静等生意,他告诉记者,“每个月我都在各地的古玩市场转悠,赶上哪里开集就去哪里练摊,这年头买家都眼尖了,赚不了多少,就图个乐子。海阳的古玩市场近几年发展很快,每周来‘淘宝’的都不少。”

不少玩古玩的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收藏家到乡下收集古董,发现一村民用一个古董小碟给猫喂食,付了一大笔钱买猫后,收藏家想顺势把碟子拿走,却被这位村民拒绝了,“碟子不卖的,它使我两天之内卖掉了六只猫。”说白了,这个故事就是在讲述古玩市场上买卖双方的博弈。卖家希望高价出手,买家则抱着低价买进的“捡漏”心态。不过,在一件件布满尘埃的老物件中,捡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与古玩圈的各路人等博弈。在绿灯古玩字画文化市场记者就遇到了这样一位“高人”,靠着练就的“捡漏”本事,添置了不少藏品。

近几年来海阳的古玩市场也出现了难得的繁荣

家住海阳经济开发区鲁古埠村的刘积竹先生是古玩市场的常客,他今年39岁,玩古玩却有二十年之久,海阳古玩圈的人对其几乎无人不晓。走进刘积竹家里,眼睛顿时有点不够用了,形态各异的雕塑石膏作品八十余个;造型不一的烟灰缸近百个;还有六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山水茶壶;民国时期的广告画……这让刘积竹不得不在家里单独腾出一间房,整整齐齐地摆上。刘积竹拿起一个精美的茶壶,颇有些得意地告诉记者,“我收藏的这些茶壶中,就像这样的,你们去买,按照我这个价格肯定拿不回来。”刘积竹介绍,所有古玩市场上有个不成文的交易规定:杀生。第一次去逛,不懂行情,摊位老板经常把价格喊得很高。其实第一次去的时候可以只询价,经常去逛,找机会和老板攀谈,把行情摸熟了,一些小玩意儿价格能降不少。

“烟灰缸收藏时间倒是不长,一年多就积攒了不少,我打算继续收集,攒够一千个就初具规模了,摆放出来应该比较震撼。”刘积竹继续向记者介绍,“我收藏喜欢积少成多,数量这么多,大都是圈里人提供线索,谁手里有,我经常花高价买过来。”每周五逛逛古玩市场对刘积竹来说多半是为了会友—————有古玩店老板,有收藏爱好者,有的是普通市民,这些人经常给他提供藏品线索,这样除了下乡摆摊收购,刘积竹也能够及时了解到“货源”。

近几年来海阳的古玩市场也出现了难得的繁荣

盛世藏古,乱世藏金。近几年来海阳的古玩市场也出现了难得的繁荣,一些古玩爱好者几十年如一日地享受着“淘宝”的乐趣。海阳绿灯·金都百货总经理车延青正是其中的一名古玩爱好者,“海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迄今,海阳已发现了各时期文化遗址60多处,文物藏品6600余件。遗憾的是,目前尚无规模性的专题博物馆,打造一座海阳民俗文化博物馆的计划已势在必行了。”据了解,该馆将作为综合体建设的文化制高点,逐步实现产业转型,整合古玩市场、艺术品创作与交易平台等文化资源市场,打造“文化创意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