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隐侠血脉”没断过|北市??倩ㄔ埃?秩缃竦牡捞ǜ?磐娉恰

有人说,这是一群中国式摔跤届“老炮儿”们的“自救”。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市场、“百花园”,到现如今儿的道台府古玩城,老道外始终“藏”着一个冰城摔跤江湖,“隐侠血脉”没断过,也在期待再次沸腾。

上世纪五十年代

凭赏钱的北市场跤场

提起老道外,人们念念不忘的就是那股子市井烟火气,冰城的摔跤高手们在这里聚集再自然不过。现年71岁的刘亚东在道外“五道街”长大,是土生土长的老道外人。当年,冰城中国式摔跤界赫赫有名的“四老”(王殿元、李德全、边福臣、田成)都住在他家附近。刘家老爷子是修理无线电的手艺人,常给“四老”家修戏匣子。天时地利人和齐了,刘亚东八九岁时就迷上了摔跤,后来还在王殿元的门下“受过串儿”(被调教过,但未正式拜师)。

冰城“隐侠血脉”没断过|北市??倩ㄔ埃?秩缃竦牡捞ǜ?磐娉恰

这张照片下排左三是边福臣,至纯天珠,左四是当时的黑龙江省冠军,叫庄茂昌 ,中排左二是高岩。

在刘亚东的印象与记忆里,“四老”中大部分人都参加过全国比赛,在全国的名气那可是响当当的。刘亚东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李德全从北京来到冰城,在长春街与北五道街交口开设了牛肉铺。老爷子在北京“就是吃这碗饭的”,他还牵头在北市场北门附近(现钱塘街)成立了跤场,坐镇的便是这“四老”。

“那时候穷,撂跤的地儿是沙子和黄土翻出来的,里面有两趟木条凳子。”刘亚东说,就像老北京的天桥,当年的北市场是打把式卖艺人的聚集地,北门外头有砸石头的、变戏法儿的、拉洋片儿的,屋里还有说山东快书的、有说相声的……当然,最招人的还是跤场,那时没有门票,收入全凭观众赏。

“中国式摔跤是八步短打,武术掼跤……”每天,伴随着说跤人出现,跤场四周很快就围满了人。上学放学经过跤场,刘亚东总要在旁边看上一会儿。他至今还记得当时说跤人的“开场白”——中国式摔跤是武术的精华。场上,要介绍对跤选手出自何门、之前所取得的成绩,并完成跤衣是否系得紧等一系列检查后,便开始“撂跤”。就像现在的搏击大赛,说跤人现场解说着一招一式,让大家涨知识的同时,平添了许多看跤的乐趣。

哈尔滨跤场是试金石

想扬名全国得来“撅棍儿”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来哈尔滨找摔跤高手挑战的人没断过。当年的小徒弟们从老辈人口中得知,满清灭亡后,当年的宫廷带刀侍卫、善扑营散落民间,不少高手栖身在北京天桥、天津卫、哈尔滨老道外,他们的拿手绝活就是中国式摔跤,冰城“四老”中就有当年的“大内高手”后裔。

1961年,道外北江沿儿(五道街头)“百花园”落成了,曾经的北市场跤场也转战到这里。买上一张“百花园”门票,不仅可以赏花观鸟,还可以免费看摔跤。当时,作为分量最低的“羽毛级”选手,高岩总是第一个出场迎战。“天天去,就和上班似的。”现年74岁的高岩回忆,那时候怕出事儿,跤场上所有的跤手都要在公安局备案。每个人论天领工资,在那个玉米面7分钱一斤、刀鱼1毛9一斤的年代,17岁的高岩在跤场上每天能赚2块钱,师父们的收入则有4块的、有6块的,“收入不是一般的可以。”

高岩走上摔跤之路是听了父亲的话,他师承“四老”之一、山东人边福臣。“没有武术底子,摔跤不好看,那时候得先学武术,后学摔跤”,高岩告诉新晚报记者,当年他家条件困难,师父收他为徒后,便将他送到其他武馆和名家学习鸳鸯拳。在上班领工资前,他学武术的学费都是师父掏的。武术主要学腰腿功夫、借力顺力,3年后,高岩才开始和师父正式学习摔跤。“我师父的绝招是抱膀别子,他要是不告诉你,你就是怎么看,你也学不会、到不了位。”作为“四老”那一代的大徒弟,高岩至今在冰城江湖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少一辈”中,他成了如师父般的传奇人物

前有“四老”坐镇,后有一代又一代后起之秀,老道外的北市场、“百花园”,也成了全国摔跤届里一块扬名立万的试金石。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上海、天津、鹤岗等地的摔跤高手们总来冰城“以跤会友”,用江湖话讲,“想在全国扬名立万,就得来哈尔滨‘撅棍儿’”。刘亚东回忆,面对挑战者,冰城跤手们从来不服气、绝对一跤不能让。曾经的一场比赛,“四老”之一的一位老师傅就把一个外地冠军“踢馆者”摔得心服口服,最后两人都累得摔不动了才停。

老道外跤场老人儿说,哈尔滨是一座移民城市,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起,从山东、河北、河南、天津、北京等地而来的移民们带来了各地不同的摔跤方法,汇成了哈尔滨摔跤的精华,也打造了哈尔滨的“摔跤圈”。

“大厂跤队”

铸就冰城摔跤鼎盛期

老炮儿们回忆,城市变迁,大约是在1965年,“百花园”跤场淹没在历史洪流中。沉寂一段时间后,冰城中国式摔跤江湖竟迎来了最为鼎盛的“大厂时代”。亚麻厂、电机厂、锅炉厂、一工具、二工具……冰城叫得上名的大厂,都有一支中国式摔跤队。

家住道外区团结镇的时光锐,曾是哈尔滨“伟建厂”中国式摔跤队的一员。打小儿,他家门口就有不少“老人儿”,吃完晚饭必在胡同里摔跤,一帮小孩儿在旁边看,加上“老人儿”们指点,就学成了。14岁的时光锐,就这样“悟”上了摔跤。

据他回忆,厂里的摔跤队建于1973年、1974年左右。队里的三位教练都是从“百花园”跤场走出来的李德全老师的徒弟。那时,在教练的带领下,厂子摔跤队队员每天都在室内体育场参加训练。

冰城“隐侠血脉”没断过|北市??倩ㄔ埃?秩缃竦牡捞ǜ?磐娉恰

1977年,时光锐代表单位参加哈尔滨市中国式摔跤轻量级比赛,在将“第一”、“第二”都摔赢的情况下,因肩膀受伤不得不放弃比赛,就这样他还拿了个全市“第四”。1978年,他在市次轻量级比赛中,一举夺冠。“想摔他太难了,体质好,功底也扎实。”有对手如此评价时光锐。也许,当年的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他究竟“强大”到何种程度:跤场上,三场比赛共9分钟,每场比赛将对手摔成10比0,这场比赛也意味着终结,时光锐三场比赛都是10比0结束战斗。

“我们玩摔跤的时候正是最盛行的时候,单位、胡同、公园,哪儿都有摔跤的。”已经67岁的时光锐平时话很少,唯有提到摔跤时,才仿佛又回到了他那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他说,那时候年轻气盛,真是走到哪儿摔到哪儿,比如听说香坊区有谁摔得厉害,就得约到一起摔一场,一较高下。